新闻动态

90小时昏迷:当“私密修复”变成生死赌局,谁在收割女性的焦虑?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3月21日,长沙36岁的三胎妈妈王女士,在一家名为“恩馨”的综合门诊部躺上了手术台。她花12.3万元做了三项“私密修复”项目,却在注射一针“脱细胞真皮基质”后突发过敏性休克,心跳骤停,至今昏迷超90小时,生死未卜。

一、“妇科治疗”还是“医美陷阱”?机构的文字游戏

事件曝光后,涉事机构坚称这是“妇科治疗”,与医疗美容无关,所用材料合规、医师资质齐全。但家属质疑,所谓的“治疗”实则是被推销的高价医美项目:从123999元的账单到“脱细胞真皮基质”注射,这些都与阴道紧缩、私密整形等医美项目高度关联。更讽刺的是,这类材料在宣传中常被包装成“产后修复神器”,号称能让女性“重回紧致”,却对风险避而不谈。机构用“妇科”标签打擦边球,是否为了规避医美监管?答案不言自明。

二、12万天价背后,收割的是女性的身体焦虑

王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。产后漏尿、阴道松弛等问题,本是女性生育后的常见生理变化,却被商家渲染成“婚姻危机”“自卑根源”,进而推销天价修复项目。有网友爆料,王女士因顺产三胎后出现身体变化,被月子中心推荐到涉事机构,最终落入话术陷阱。这些机构利用女性对身体的焦虑,将正常的生理现象病理化,再以“为你好”之名行“割韭菜”之实。12万元,买不到健康,却可能买来一辈子的悲剧。

展开剩余51%

三、监管“踢皮球”,谁来守住医疗安全的底线?

事件发酵后,家属追问真相,机构老板始终未露面;记者联系卫健部门,却被多方推诿,电话“无人接听”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涉事机构注册资本仅100万元,却能开展高风险项目。若连基础的抢救流程(如及时使用肾上腺素、有效心肺复苏)都存疑,所谓的“合规”又从何谈起?当监管缺位,利润至上,医疗安全便成了赌局,而赌注竟是患者的生命。

四、女性的身体,不该是商业镰刀下的韭菜

王女士的悲剧,撕开了医美与产后修复市场的遮羞布:一边是商家制造焦虑、夸大疗效;另一边是监管滞后、维权艰难。若不能从根本上规范行业、严查资质,那么“下一个王女士”只会不断出现。女性追求健康与美丽本无错,但社会需要给她们更安全的选择,而非让她们在营销话术中孤注一掷。

结语:

12万元换来的不是“修复”,而是一场生死未卜的噩梦。王女士的三个孩子还在等妈妈回家,而这场以“美丽”为名的赌局,何时才能终止?答案,不在医院的ICU里,而在行业整顿、监管亮剑与消费者觉醒的每一步中。

发布于:河南省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天游8娱乐平台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